首页 | 新闻动态 | 机构概况 | 机构设置 | 研究队伍 | 科研成果 | 研究生教育 | 国际交流 | 学术出版 | 科学传播 | 人才招聘 | 图书馆
 邮箱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机构简介
机构简介
所长致辞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学术委员会
学位委员会
组织机构
历史沿革
院所风貌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电子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电子所)创建于1956年,是我国第一个综合型电子与信息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目前已形成了两大支柱领域和五个重点领域:两大支柱领域分别是微波成像技术和微波真空电子技术,五个重点领域分别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电磁探测技术、先进激光与探测技术、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和可编程芯片技术。研究所下设11个研究部门,包括微波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方基地)、高功率微波源与技术院重点实验室、电磁辐射与探测技术院重点实验室、空间信息与应用系统技术院重点实验室(地理与赛博空间信息技术实验室、信息处理与图像分析实验室)、空间行波管研究发展中心、高功率气体激光技术部、航天微波遥感系统部、航空微波遥感系统部和可编程芯片与系统研究室。 

  2014年6月6日,中科院电子所与苏州工业园区签订合作协议,启动电子所苏州研究院的建设。苏州研究院规划用地150亩,是电子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电子所继中关村园区和怀柔园区之后研究所新增科研布局的重要承载平台和技术产业化转化平台。 

  中科院依托电子所建立了院非法人事业单位——中科院高分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在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中代表中科院开展各项工作,并履行管理职责。 

  截至2013年底,电子所共有在职职工967人,流动人员57人,离退休人员781人。在职职工中,科研人员717人,科技支撑人员15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7人,国防杰出人才获得者1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享受政府津贴1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5人,卢嘉锡人才奖获得者9人,何梁何利奖金获得者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 

  电子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及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3年共有在学研究生530人,其中博士生237人,硕士生293人, 有在站博士后14人。 

  2013年,电子所继续稳步推进“一三五”规划的实施,并通过了“一三五”规划专家诊断评估,获得专家好评。在四个重大突破方向,高分辨率星载SAR在研项目进展顺利;空间行波管领域实现5只管子上天,随星工作状态良好;地理空间信息技术领域完成多个项目的验收,在多个应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航空遥感系统完成了多项载荷的研制。六个重点培育方向在微波成像技术、微波电真空技术、电磁探测技术、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先进激光与探测技术和可编程芯片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多项突破,获得一批国家重大任务的支持。 

  2013年,电子所高质量地完成了年度科研计划,科研工作成效显著。共有在研项目545项,其中国家重大专项项目30项,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课题)32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5项,承担并参加院级项目53项,其中院创新项目19项,先导专项1项,国际合作项目11项,所支持创新项目2项,其他科研项目359项。 

  2013年,电子所共发表各种期刊论文303篇,其中被SCI收录128篇,出版科技著作6部;受理专利188项(其中发明专利186项),获授权专利95项(其中发明专利92项)。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2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奖2项。 

  2013年电子所产业化工作在空间行波管、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磁传感器技术、电场传感器、探地雷达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电子所在未来几年将大力推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电子所是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中国质量协会科学技术分会挂靠单位,主办的刊物有《电子与信息学报》、《微系统与纳米工程(英文)》和《雷达学报》。 

更新时间:2014年7月15日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08-200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53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9号 邮编:100190 邮件:iecas@mail.ie.ac.cn